哈尔滨地处东北,南方的学生在哈尔滨是否能够适应?
我发现有些同学的思想僵化。缘何?地域的不同、气候的差异都不是重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态不端正。念旧熟稔的人事环境不在,心理显得特悲凉。都是祖国的大地上和天空下,都是一样的同胞,为什么分得那么的清晰?为什么有些人还带有偏激的地域人身攻击?当你每说出你想说的话时,考虑到能不能被大家接受?是不是正如你听到这样的话后的心里不舒服?人与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高低远近,一个大家庭,难免磕磕碰碰,这是不是正在考验你的相互包容?有时间多问问五六十岁的前辈,听听六七十年代他们是怎样奔赴全国上山下乡的?他们是怎样亲如一家的相互关爱?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条件好了,讲究冷了热了,高兴了悲哀了,我看就是思想没压力,啃老没啃够,理想毅力不坚强。请原谅我话说的有些难听,也不是唱什么高调,而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唤醒你们心中的那股正能量的火热激情。怎么就没听见有说好好利用四年大学时间把自己弄成被人尊敬的人才的呢?哈工大,一所具有辉煌优秀历史的大学。既然考上了,那就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自己到造成自信自立自强的人,被母校骄傲自豪认可的人!祝所有的同学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也省得看到中国被美帝欺辱而空发牢骚怨言!中国的强盛在于未来的你们,中国的自主创造也要以来你们,中国的未来大梁也要靠你们来挑,任重而道远,何以在此无聊的纠结而乐此不疲?中国自己的人不努力,口号喊得再响亮,文字写的再堂皇,嘴上喊得再激昂,没有实际的行动,没有自己的东西,我们是否挺得起脊梁?内心里的我们活的是真的优雅漂亮么?答案很简单:隔靴搔痒式的虚假最后弄得我们自己遍体鳞伤!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们:勤俭节约,学习愉快,中国需要你们!
必须能适应,在北方过冬天确实比在南方舒服得多。南方是湿冷,那种冷会很快透过衣服渗进来,而且屋里屋外没有暖和的地方;而北方是干冷,只要你防护措施到位,把该捂住的地方都捂住,短时间里,冷都会挡在衣服外面,只要你进入室内,因为暖气,你立马会觉得暖洋洋的,舒服的不得了。在北方夏天吃火锅,冬天吃冰淇淋冻柿子都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什么叫适应 什么又叫做不适应? 说什么我们比北方的抗寒 太扯了... 只是我们不习惯也不喜欢穿太多的衣服 在寒冷的北方与其他寒冷的地方 我们不是适应 而是能忍受 其实也很无奈的 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我们来到冰天雪地的地方生活 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与付出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为了让身边的人与自己有更好的生活 是为了那飘渺的前途啊~